
【創傷後遺症】目擊意外事故或致心理創傷!停止分享/觀看相關影片!創傷徵狀+舒緩方法一覽
MIRROR演唱會昨晚(7月28日)不幸發生嚴重事故,Edan與Anson Lo表演《Elevator》期間,一塊懸掛在半空的電視屏幕突然從高處墜下,壓傷兩名舞者。整個事發經過的片段在網上瘋狂流傳。不論在現場直擊或睇到相關片段的人們,或會感到不安、難過及驚嚇,導致出現不好的情緒及狀況。切記千萬不要忽略這些徵兆,即睇心理創傷徵狀、舒緩方法及自我評估~
Photo from FB@MIRROR.WeAre
#紅十字會設心理支援熱線
香港紅十字會在社交平台發文對這次意外表示難過,並向傷者致以深切慰問。同時,亦因應情況啓動「Shall We Talk」心理支援熱線,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情緒支援。所有人士包括工作人員、現場觀眾或從媒體得知有關消息的人士,若因此事件而引致情緒不安,均可致電。服務由已受相關訓練的職員及義工提供,並由臨床心理學家作出專業支援。
熱線號碼:+852 5164 5040
熱線服務時間:7月29日即時~10pm | 7月30日10am~6pm
*市民亦可以WhatsApp短訊(+852 5164 5040)或Telegram(@hkrcshallwetalk)預約服務
Photo from FB@hongkongredcross
紅十字會亦指出大型意外突然發生在眼前,可能即時不懂反應,感到擔心或氣憤。如果感到困擾,建議可以:
1. 暫停觀看相關片段、社交媒體或新聞
2. 找朋友傾訴或陪伴
3. 照顧自己,盡可能休息
Photo from FB@hongkongredcross
Photo from FB@古天樂
#受驚嚇或創傷後的徵狀
如果經歷或目擊涉及受傷甚至死亡威脅的創傷事件,可能會引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,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),屬於一種焦慮症。嚴重會影響日常生活,切勿忽視以下徵狀~
Photo from 《Link:盡情吃,用力愛》劇照
·再次經歷創傷事件的感覺
夢見或在腦海中不斷反覆出現與創傷事件或相關事情的影像及閃回,進而引發情緒,出現較激烈的情緒或生理反應,如心跳加速、呼吸急促及頭暈等。
·不斷想迴避
一直避免接觸或回想與創傷事件有關的事物、内容、感受及時間地點等,或想不起創傷事件的細節。
·出現負面認知及情緒
對與創傷事件相關的事物反應激烈,過度責怪自己或他人,出現負面的情緒如容易焦躁、攻擊性強等。
Photo from 《三十九》劇照
·提高警覺性
過度警覺、敏感、易受驚嚇,長期讓自己處於戒備狀態,無法集中精神或失眠等。
·對事物麻木悲觀
對生活的人事物失去興趣,或與他人疏離、孤立自己。
*如果以上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,建議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。
#受驚嚇或創傷後的自我評估
發生創傷事件之後:
·是否曾經目睹或經歷創傷,事後持續一個月或以上,仍然覺得害怕、無助、情緒低落?
·當別人提及某些人事物,讓你想起創傷事件,是否非常不安?
·是否經常會煩躁不安?
·是否經常睡眠困難或失眠?
·是否經常發噩夢?
·是否經常容易激動、生氣?
Photo from 《紳士的品格》劇照
·是否經常對突然的聲音或動作感到驚嚇?
·是否持續回想及/或夢見該創傷事件?
·是否經常逃避那些可能會勾起創傷回憶的相關人事物?
·是否經常警覺性過高?
·是否經常與其他人疏離,不願與他人談話,或難以與別人建立互信關係?
·當回到創傷事件的事發地點,是否感到害怕?
*如果出現上述情況,建議尋求情緒支援,以作進一步的專業評估。
#受驚嚇或創傷後的舒緩方法
Photo from 《憂鬱症》劇照
·遠離影響情緒的來源
如果外來資訊如網絡、電視是影響情緒的來源,必須立即停止分享/觀看相關片段、社交媒體及新聞。
·與信任的人傾訴
找家人或朋友陪伴及傾訴創傷事件的經過及感受,以走出創傷陰影。
·繼續如常生活
生活不要因而停下來,或改變原有的生活模式。
·提升正面情緒
積極參與帶給自己樂觀及希望的活動,提升正面情緒。
Text: HolidaySmart Editorial
(小編公告:如果讀者有任何關於美食、旅遊、玩樂、或者任何新奇有趣事物既資訊,都歡迎話比小編們知~大家可以透過Facebook inbox、或者send e-mail到holiday@presslogic.com,直接將資料傳比小編)